突发!一批公立医院停诊,有药企停产;药店注意!刚刚:小柴胡、丁桂儿脐贴说明书修订!新增禁用人群| e周药闻

2021-12-14 00:00:00
分享:

640.webp.jpg

 

药界之声


突发!一批公立医院停诊,有药企停产


多地医疗机构停诊


据诸暨发布消息,受疫情影响,12月13日起诸暨全市医疗机构紧急停诊。


image.png


通知称,诸暨市卫生健康局根据诸暨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2021年第19号),研究决定12月13日起,全市各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开设发热门诊、犬伤门诊和急诊保障以外,其他门诊工作暂停,具体开诊时间另行通知。各级医院将加强急诊、重症医疗技术力量。

 

据诸暨市卫生健康局消息,该地区有38家公立医疗机构,其中诸暨市中医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诸暨市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另有6家2级医院。

 

image.png


 

除诸暨外,近段时间以来疫情反复,多地医疗机构停诊。

 

12月12日上午,宜兴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在疫情防控督查中发现:两家内科诊所违反疫情防控管理规定,擅自开展静脉输液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法人员责令其立即停业整顿,并将依法依规对其进行严肃查处。


12月8日,杭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布停诊公告,宣布接到上级领导通知,根据国家和杭州市疫情防控要求,即刻起,暂停门急诊医疗服务,具体开诊另行通知。


据央视网消息,12月6日起,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对主城区出入口实施严格管控,全区范围内各级各类院校全面停课,全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班车、旅游包车暂停营运,各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急诊、透析、孕产妇、肿瘤化疗等必须到院治疗的患者外,其余科室暂停接诊患者。


有药企停产

 

受疫情影响,浙江多地管控措施升级。据证券日报消息,为积极响应和配合当地疫情管控要求,截至目前因浙江疫情公告停产事项的上市公司已达17家,其中包含一家药企。

 

12月10日,药石科技发布公告称,根据绍兴市上虞区防疫要求,药石科技控股子公司浙江晖石药业有限公司按要求,已于12月9日下午开始逐渐减量及有序临时停产,具体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时间将根据政府疫情管控要求作出安排。


image.png

公告显示,浙江晖石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实现净利润0.17亿元。预计本次逐渐减量及有序临时停产将延迟浙江晖石产品的生产和交付,将对浙江晖石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不过,药石科技认为,浙江晖石此次本次停产是防疫工作的短期措施,不会对药石科技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此次停产,药石科技表示将做出三方面调整应对:

1、积极协调其他可利用产地,将部分项目转移至其他场地,努力降低影响;

2、积极与客户保持沟通,在不影响客户运营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交货期;

3、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提前做好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争取在疫情防控解除后及时复产,力争将本次临时停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国产特效药对奥密克戎保持活性 


疫情发展至今天,演变出包括德尔塔等多个变种,其中奥密克戎因传染性较强且更难防控引起广泛关注。

 

12月12日,腾盛博药发布公告称,针对奥密克戎的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数据表明,我国上市的首个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对奥密克戎保持中和活性。

 

腾盛博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洪志博士表示,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可以很好地对抗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该联合疗法将继续为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和晚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临床益处。

 

独立实验室的体外嵌合病毒实验检测数据表明,虽然安巴韦单抗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活性显著下降,但罗米司韦单抗并不受奥密克戎变异株所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由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腾盛博药合作研发,于12月8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市批准,是我国首个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临床进展高风险的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80%。

 

除此之外,12月13日,智飞生物官网消息称,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新冠疫苗仍然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

 

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组织开展的研究结果发现:78%受试者血清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抗体检测阳性,其中免疫第二、三针之间间隔4个月以上的受试者血清,100%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和抗体检测阳性,中和抗体滴度均值相对于原型毒株只有约3倍的下降,与目前已报道的其他上市疫苗情况相比,数据更优。(赛柏蓝)


健康讯


昨日新增101例确诊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12月12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1例。

 

本土病例80例(浙江74例,其中绍兴市55例、宁波市14例、杭州市5例;内蒙古5例,均在呼伦贝尔市;陕西1例,在西安市),含2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浙江)。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其中,大规模医疗机构停诊的诸暨为浙江省辖县级市,由绍兴市代管。 

 

12月12日晚,浙江绍兴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最新疫情,称截至12日21时,绍兴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07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上虞区确诊病例105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越城区确诊病例2例,108例病例均为密接排查和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 

 

此外,昨日黑龙江新增5例,据黑龙江发布13日消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经专家组综合评判,讷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021年12月13日6时起将长发镇建设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风险等级不变。(文末见全国中高风险地区表)

 

12月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会上表示,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不断变异,境外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不过,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地区发生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小范围疫情。

 

药圈说


药店注意!刚刚:小柴胡、丁桂儿脐贴说明书修订!新增禁用人群!


国家药监局发文,小柴胡、丁桂儿脐贴药品说明书改了——小柴胡:药品成分过敏者禁用;丁桂儿脐贴:脐部疾患、皮肤破溃或感染、药品成分过敏者禁用。

 

小柴胡、丁桂儿脐贴,这些人禁用

 

12月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小柴胡制剂、丁桂儿脐贴两种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

  


公告表示,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对上述药品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项进行统一修订。详情见下图:

 

image.png

公告要求,临床医师、药师应当仔细阅读上述药品说明书的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获益/风险分析。

 

患者用药前,应当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使用处方药的,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除了感冒,小柴胡还能治颈椎病、腹泻、腰痛......

 

据悉,小柴胡制剂、丁桂儿脐贴为药店常售药品。在疾病治疗方面:

 

小柴胡制剂: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口苦咽干。

 

温暖中医撰文表示,小柴胡颗粒除了能治上述症状,还能治疗颈椎病、腹泻、腰痛、结膜炎、胆结石、中耳炎、黑眼圈等疾病。

 

丁桂儿脐贴: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泄泻,腹痛的辅助治疗。

 

据了解,儿童腹泻在中医学中属“泄泻”范畴,泄泻主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病因所致,但脾胃虚弱是主要因素。

 

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脾胃功能发育尚没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无论内伤饮食还是外感六淫,均可致脾胃功能受阻而致泄泻。

 

在中医上,一般将其分为4种证型(湿热型、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不同证型用药则不同。

 

2022年3月5日前,备案“说明书修订”补充申请

 

公告还要求,上述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22年3月5日前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自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

 

备案后9个月内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药品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指导医师、药师和患者合理用药。(今日药房)

 

双通道药店,需有1-2天调配能力!


日前,上海发布《关于落实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通知》,明确首批“双通道”药品名单,涉及96个药品。

 

image.png

重点在于,能够配备50%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对未配备的药品具有1-2天调配能力的定点零售药店以及符合条件的DTP药房优先考虑。

 


纳入双通道六个条件


在通知规定药店符合以下标准方可纳入双通道。

 

1、原则上医保定点三年以上,管理基础较好,无重大信息变更,认真执行本市医保、药监等各项规范和管理制度,三年内无医保、药监相关处罚记录;

2、资质合规、管理规范、信誉良好、布局合理、鼓励连锁;

3、具有药品电子追溯和配送能力,具备冷链药品储存配送条件;

4、具有身份核验能力,能够确保“处方患者”和“实际用药患者”一致,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管理能力;

5、配备2名及以上执业药师;

6、能够配备50%纳入“双通道”管理的药品、对未配备的药品具有1-2天调配能力的定点零售药店以及符合条件的DTP药房优先考虑。

 

并且,符合申请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向区医保中心递交申请,经区医保中心初评后,由市医保中心评估审定,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

 

市医保中心应将“双通道”药品供应保障情况纳入协议管理范围,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并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双通道”药店信息,包括名称、地址等,供参保人员选择。市医保中心探索建立 “双通道”药店退出机制,适度竞争、有进有出、动态调整。


96个药品纳入“双通道”目录


国谈药进入每个省的双通道管理目录有所不同。

 

上海市综合考虑临床价值、患者合理的用药需求等因素,对于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谈判药品,决定将96个药品纳入本市“双通道”管理。




同时,要求市医保部门将根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谈判药品调整情况,结合本市实际,适时调整本市“双通道”药品范围。

 

同样,之前广东省也明文规定,“双通道”管理药品是指临床价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谈判药品和慢性病用药。

 

目前,有多个省份已经开始制定“双通道”管理机制实施意见,并公布纳入药品范围。例如:广东、河北、浙江:221个药品纳入;安徽:188个国谈药品纳入;河南:88个药品纳入;湖南:49个药品纳入;江西:53个药品纳入;江苏:100个药品纳入;四川:157个药品纳入。


处方流转平台有望落地

 

在处方流转方面,上海市医保中心会同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建立电子处方流转中心和结算审核系统,指导定点医疗机构和“双通道”药店做好信息系统对接,连通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保证电子处方顺畅流转。

 

并强调在电子处方流转中心未应用之前,由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纸质外配处方。

 

“双通道”药店药师应按照要求对“双通道”药品外配处方进行审核并签章。“双通道”药店应及时、如实上传参保人员购买药品的品种、规格、价格及费用信息和药品的“进、销、存”数据,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各级医保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双通道”药店的监管,定期对“双通道”药店谈判药品“进、销、存”情况开展检查。

 

其实,早在2007年,以发布有关“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就诊人员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的管理办法为起点,国家已陆续推出了多项推动处方外流的政策,处方外流趋势早已显现。

 

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医药分开,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重申患者可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其中在诊后服务方面,处方外延、复诊管理、诊后随访等项目建设已成为智慧服务分级评估的重要加分项。

 

从2017年起,全国各地已有电子处方流转的试点。

 

北京、天津、重庆、福州、西安等地先后颁布推行电子处方政策,希望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信息互联互通。但大多数试点地区只停留在医院和药店之间的流转。

 

也不难看出,处方流转是开展的“双通道”管理制度的一种延伸和完善。(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