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之声
近日,四川省政府网发布《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印发四川省2021年春节期间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药店不得出售退烧、止咳等药品,不得收治发热、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患者;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工作指南指出:
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实行四级包干;
落实精准防控要求,做到“五有一网格”;
加强返乡人员管理,实行四个全覆盖;
做好重点人群管控,实行分类管理;
严格居家医学观察,做到三个落实;
严控聚集性活动,实行三个不举办;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做到三个规范。
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药店不得出售退烧、止咳等药品,不得收治发热、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患者;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规范信息报送,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如有上述症状患者到村卫生室(站)、个体诊所、门诊部等就诊,就诊机构应立即采取留观措施并做好登记,1小时内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
结合“五清”行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开展应急处置培训,做到快速响应;
《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稿发布,2月1日起实施。
其中最为震撼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的“连坐令”被正式确立下来了(虽然文字表示略有不同),对行业的影响巨大。
总体来看,此份正式文件与2020年1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依旧保持高压态势,对此前争议较大的“连坐”处罚形式仍予以了保留。
《办法》明确,因定点零售药店连锁经营企业总部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导致连锁零售药店其中一家分支零售药店被解除医保协议的,相同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其他分支零售药店同时解除医保协议。(搜药)
多种常用药转换为OTC,药店不用处方可购买!
2020年至今,共42种常用药转换为非处方药,以后去药店买这些药就不用处方了。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金振颗粒、妇科白凤胶囊转换为非处方的公告(2021年第3号)》(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称,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金振颗粒、妇科白凤胶囊由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
《公告》指出,请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2021年4月6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将修订的药品说明书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公告》明确,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规定内容之外的说明书其他内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自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告,去年一年,总计有40种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国家药监局)
对此,福建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的规定作出行政处罚,责令该药店停止发布违法广告,消除不良影响,并处以罚款250000元。
该典型案例也给药店人提了个醒,无论在门店宣传还是新媒体宣传中,都应熟记《广告法》,避免踩雷。(近日药房)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发布,信息化将成内控支撑
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推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公立医院内部经济及相关业务活动。
《办法》自本月1号施行,共八章五十四条,明确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原则和报送方式。医院内部控制将以信息化为支撑,将内部控制流程和关键点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和信息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诊疗已成为医院内部控制主要内容之一,医院诊疗行为和费用也将被严格监管。(国家卫健委)
药圈说
全平台抗疫,用户成倍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物配送等一系列服务,有效防止了人员聚集,降低了线下感染的风险,保障了群众的医疗需求。”
在疫情防控期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医联、微医、腾讯微信、微医、丁香园、1药网、好大夫等平台均上线了在线问诊服务,免费为用户提供问诊、咨询服务。
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还分别利用各自优势助力抗疫、服务用户。例如,医联利用其医生资源及慢病管理能力,针对慢病问诊、复诊配药等难题,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开通全国慢病救助通道,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送药上门、健康管理等服务。
数字化精准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通过其物联网、大数据等优势打通健康武汉APP数据,使“健康武汉”具备居家自测和远程监控的能力。
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通过其丰富的专业资源优势,针对疫情带来的焦虑、紧张等情绪,上线心理援助专线,发布《新冠肺炎心理支持手册》《疫情心理健康在线心理测评》,并组织心理咨询专家团队,通过人民网等权威机构和媒体,传播专业权威的心理缓解指南。
APP注册量是疫情前的10倍,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疫情前的9倍;春雨医生在线问诊服务在疫情期间流量同比增长15倍;2020年1季度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累计去重活跃用户数超过3.9亿……(动脉网)
药企动向
143亿!两知名药企宣布联手
近日,百济神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与诺华就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达成战略合作,诺华获得替雷利珠单抗在美国、加拿大、欧盟成员国、英国、墨西哥、挪威、瑞士、冰岛等多个国家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此次总交易金额超过2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3亿),创下目前国内单品种药物授权交易金额最高纪录。
据了解,双方将在上述的国家之中对替雷利珠单抗开发,其中,诺华在过渡期后负责注册申请,将在获得批准后开展商业化活动,此外,双方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临床试验以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其他抗肿瘤疗法的潜在用药组合;而百济神州可以在北美地区共同进行产品销售,其中部分运营资金将由诺华提供。
协议显示,百济神州将获得6.5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在达到注册里程碑事件后获得至多13亿美元的付款,达到销售里程碑事件后获得2.5亿美元的付款,且另有资格获得产品在授权地区未来销售的特许使用费。
说到替雷利珠单抗,其是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于2019年1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2020年4月,替雷利珠单抗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第二项适应症获得批准。2020年底,替雷利珠单抗被成功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某种程度上,这是继泽布替尼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后,本土抗癌创新药的又一次成功出海。(赛柏蓝)
健康讯
国家医保局出手承担新冠疫苗费用:要花多少钱?基金够用吗?
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那么钱到底谁来出?今天有了答案。
据央视新闻12日报道,为了确保新冠疫苗上市后人民群众能够免费接种,官方决定全部费用将由医保和财政共同承担。
医保支付新冠疫苗费用是应对特殊事件的特殊之举。央视新闻报道称,国家医保局介绍,主要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不影响当期医保基金的收支,也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待遇。
面对全国14亿人口,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曾表示:新冠疫苗接种率至少要达到60%甚至70%,才能建立全民保护。这意味着需要接种的人数至少在8.5亿以上,涉及的疫苗费用可能多达数千亿元。这无疑是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免疫接种计划。
医保基金如何支付这一大笔费用?国家医保局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仅表示:“要千方百计确保医保资金发挥最大保障效力,用好集中带量采购等各种各样办法,充分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
健识局就此事向多位医保研究领域的专家咨询,均被告知:“此事太过敏感,不便表达观点。”(国家医保局)
新冠患者出院半年后,76%仍有症状
据《柳叶刀》一项新研究显示,武汉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仍存在至少一个持续的症状。
该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曹彬、武汉金银潭医院张定宇和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王建伟共同领导,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出院的1733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了研究。随访研究于2020年6月16日至2020年9月3日进行。
研究发现,有76%的患者报告在发病后6个月时仍至少存在一种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或肌无力,占63%;26%的患者报告有睡眠障碍;23%的患者报告出现焦虑或抑郁。重症患者在发病六个月后,胸部影像学检查异常表明其器官仍未完全恢复。(健识局)